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西游灭妖传怎么刷铜钱,我的时间便始终如一

西游灭妖传怎么刷铜钱,我的时间便始终如一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11 17:04:27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至于官府征缴的日常赋税,金银亦保有一席之地。譬如,洪武十七年(1384),朱元璋“命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四府以黄金代输今年田租”。洪武十八年(1385),朝廷“令各处鱼课,皆折收金银钱钞”。第二年三月,又“诏岁解税课钱钞,有道里险远难致者,许易金银以进”。按理说,纸钞的一大优势就是重量远比金银为轻,假设真的“道里险远难致”,将铜钱折算成宝钞缴纳即可,何必画蛇添足换成金银? “是以白金之为币长也”一方面是纸钞形如废纸,成捆地使用仍买不到东西。

另一方面则是就连《明太祖实录》也承认的铜钱老问题(“商贾转易,钱重道远,不能多致,颇不便”)。其结果就是民间流通的大多是白银。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宝钞”制度,洪武三十年(1397)、永乐九年(1411)和洪熙元年(1425),明朝官府三令五申,禁止使用白银,“犯者以奸恶论”。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更是规定,“交易用银一钱者,罚钞千贯”!实际上,进入15世纪之后不久,白银早已成为事实上的货币。

只待明朝官方的承认,将这种原先不公开的情况加以公开和合法化罢了。这一“官方承认”的契机,来自朝廷官员的工资发放方式。朱元璋给明朝官员定的俸禄本来就不高(最小的从九品官员年俸才五十石米)。一开始年俸就是禄米,后来开始部分给米、部分给钞。到了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在京官员只能在北京就近支取少量的月粮,其余俸禄要么选择在京折成纸钞,要么到留都南京的仓库里去拿大米。

按照官方定价,“钞一贯,抵米一石”,为朱家皇上打工似乎不亏。但后来随着宝钞的剧烈贬值,明朝的官员意识到自己的工资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水——虽然按粮食折算的纸钞也增加到了“每石两贯五百文”,可还是远远跑不赢通货膨胀。到了洪熙元年(1425),明仁宗也觉得过意不去,宣布“天下诸司文武官吏俸给”里的宝钞,按照禄米“每石折支钞二十五贯”计算。

换句话说,官员拿到的现钞,一下子比原来多了十倍。就算这样,还是亏。当时有位华容县(今属湖南省)的儒士尹崧就说,“四方米价贵贱不同,每石四五十贯者有之,六七十贯者有之。”由于“米价腾涌”,以每石二十五贯官价换来的钞票,其实连买半斤米都够呛。因此,尽管既远又不便,朝廷官员还是情愿领取“俸帖”,到南京拿到现成的大米。

但这其实是“两害之中取其轻”的无奈选择。两京毕竟相隔遥远,不少官员不胜其苦,无力运回,于是干脆将“俸帖”在北京贱卖于人,结果还是免不了亏损——“俸帖七八石”,名义上价值七八两银子,结果“仅易银一两”。随着时间的推移,“钞壅不行”的局面在嘉靖初年(1522)进一步演变成了“钞久不行,钱已大壅,益专用银矣”。

按照时人王世贞(1526—1590)的分析,金子“太贵而不便小用”,米与钱“贱而不便大用”。至于纸币缺点更多,不仅价值虚高而且容易潮湿霉烂(“太虚亦复有浥烂”)。这位苏州府大才子(有人认为王世贞就是《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因此得出结论,只有白银能够充当货币——“白金(即白银)之为币长也”!至此,历经宋元以来数百年缓慢、曲折的发展,白银作为货币的地位在明代中叶已经为人所认可。

大定通宝是哪个朝代的钱币,为什么会和宋代铜钱在一起?

大定通宝,金世宗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始铸,币质铜、铁,钱文仿宋徽宗瘦金体,铸造工艺精良,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型。1178年是南宋孝宗淳熙五年。金代起止时间为1115—1234年,宋代起止时间为960—1279年,整个金朝是和宋朝并存的。宋朝分北宋(960—1127年)和南宋(1127—1279年),北宋就是被金朝灭的。

袁世凯只当了80多天的皇帝,为什么他制造的钱币这么值钱?

苏富比在2013年拍卖了一枚袁大头,成交价高达628万元,当时就引起了广泛震动,毕竟这个价钱实在太惊人了,然而次年记录就被刷新,是866万元。古钱币收藏市场上,袁大头算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品相比较好的袁大头都在万元上下。说实话,古钱币的价值往往都没有那么巨大,尤其像袁大头这种甚至都不能算是古钱币的旧钱币,但袁大头一般都挺值钱,而原因主要是因为袁大头本身就很有价值。

明朝时期,市场上流通的钱币主要是银票与铜钱,白银主要是清朝开始流行,以前的中国并不使用银元这种玩意儿。直到近代,随着列强入侵,大量外国银元涌入国内,极大冲击了清朝的货币,眼看银元流通无法遏制,清朝开始学着西方进行铸币,改传统银两制为银元制。清朝的银元被称作龙洋、大清银币,总重量为26到27克,含纯银25.786克,溥仪逊位后,北洋时代的铸币复杂混乱,市场上流通的钱币少说也有上百种。

为了解决麻烦,并且筹措军饷,北洋开始自己铸币,袁世凯为提高自身威望地位,将头像铸在了银元上头,因此这种银元被称作“袁大头”。1914年时,袁世凯颁布《国币条例》与《国币条例施行细则》,国币中的主币是1元的银元,种类是库平纯银6钱4分8毫。这种银元,纯银占89%,铜占10%,锡占1%,通常成品的银元重量为7钱2分,而当时的银币主要有一圆、中圆、二角与一角四种,还有镍币与铜币。

所发行的国币,在其正面全都镌刻着袁世凯的侧面头像还有其发行的年号,而其背面,则铸着嘉禾纹饰与具体的币值。袁大头的一元银元币型规整,重量与成色都很明确,因此很快就被接受,并且受到了广泛的认同与欢迎,迅速成为了绝对主流的流通银元。袁大头的铸造量其实非常大,仅仅是南京铸币厂,一元袁大头就铸造高达7.5亿枚,直到1929年还有铸造,但后来大多数都消失了。

关于袁大头的消失,主要还是在解放初期,大量的袁大头都被重新回收融化铸造,因此市场上的袁大头绝大多数都被收了回去。不过在五十年代的时候,由于西南等偏远地区仍旧认同袁大头,为了经济稳定,所以在1951年的时候,沈阳造币厂还铸造了不少袁大头。整体来说,如今存世的真正的袁大头数量非常稀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相对会变得越来越少,因此显得也就更加珍贵。

在货币收藏领域,袁大头被称作是“银元之宝”,因为它是国内上千种银币当中流传最广而且影响最深刻的一种,见证着近代国内的币制改革。袁大头正面一般是袁世凯的左侧五分像,上铸年份的中文繁体,背面的嘉禾图案,寓意着重视农桑,以民生为本,也寓意谐音,即家和万事兴。现在存世的袁大头,以民国三年、九年还有十年的一元最多,很多家庭多多少少都有那么几枚袁大头,而像是民国八年的就很少。

物以稀为贵,比较常见年份的袁大头价值相对较低,但往往也能价值数万,而罕见的八年铸造版本,通常成交价都能超过百万。袁大头值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本身就是贵金属,不同于古代的铜钱,袁大头本身就主要用白银铸造,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不仅如此,还有极其罕见的金袁大头,而民间袁大头虽然不少见,可品相良好的珍品却是凤毛麟角,近年来随着金银势强,袁大头的收藏价值当然更高。

秦国灭六国是靠开挂来的,秦国过度依赖货币打天下,对此你怎么看?

谢谢邀答。首先任何战争都需强有力的经济作为后盾,方可进行。秦灭六国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经过几代君王不懈追求努力最后方成功!可以说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时代之一。秦始皇能统一六国,首先是他的父祖辈帮他基础打的好。秦孝公时,商鞅由魏至秦,开始了举世闻名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生产力显著提高,逐渐使秦成为强国。

秦武王时,向东攻击韩国,秦军进入到东周洛阳。秦昭王时,煎除义渠,征伐楚国,烧毁楚国皇陵,使楚国被迫迁都。秦庄襄王时,击破楚国、东周的合纵攻秦,灭亡东周。秦王赢政继位时,秦已得三分之一之天下。韩、魏已呈现弱势,赵也是强弩之未,楚也是疲敝俱现,燕本就弱小,齐则结盟于秦,奏己具备吞并天下的条件。秦王赢政继续以商鞅变法为国策,举贤任能,最后才一统天下!。

文章TAG:妖传始终如一西游铜钱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