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假设)

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假设)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0 22:56:50 编辑:教育经验 手机版

66.Dinopoulos and Thompson(1998)与Young(1998)一样,也是一个包含产品质量提高和产品多样化的模型,由于引入新产品的成本不会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加而下降,规模效应被消除了。

67.与Young(1998)不同之处在于:Dinopoulos and Thompson(1998)中的企业是无限期界的,内生化的是创新的预期频率;Young(1998)中的企业只有两期,因而内生化的是质量创新的幅度。

68.与Peretto(1998)一样,Dinopoulos and Thompson(1998)在模型中也引入了人口增长,但与Peretto(1998)的产业结构不同。

69. 上述半内生模型(Charles Jones,1995b;Samuel Kortum,1997;Segerstrom,1998等)和内生模型(Alwyn Young,1998;Peretto,1998;Aghion and Howitt,1998;Dinopoulos and Thompson,1998等)都去除了规模效应,但政策含义显著不同。

70.这两类模型哪一种更具有一般性呢?Li Chol-Won(2000)认为,一旦考虑到模型中质量改进与产品多样化这两个部门之间的技术扩散,半内生模型比内生模型更具有一般性。

71.因为,内生模型需要两个“刀刃条件”同时满足才能保证长期经济增长的内生化。如果R&D的维度扩展到N个,那么将需要同时满足N个“刀刃条件”来实现内生增长,现在并不清楚是否存在某些机制使这些条件自动得到满足,因而Li Chol-Won更倾向于半内生模型。

72. 五内生增长理论的进展方向 近来,一些文献对技术进步作了更深入的探讨,其中包括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积累的关系、技术变化的方向(Direction of Technical Change)、R&D的周期性、一般技术(GPT,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与专门技术的不同作用等。

73. 在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积累相互作用的方向上,Huw Lloyd-Ellis and Joanne Roberts(2002)建立了一个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相互作用的双引擎增长模型。

74.他们把知识分为3种不同的形式:技术部门的前沿知识(frontier knowledge)、通过教育和经验获取的内化于个人的知识(knowledge embodied in human),以及教育系统中的公共知识(disembodied knowledge)。

75.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分别由最大化收益的家庭和企业作出决策,工资分布变化是它们作用的一个桥梁。对技术的应用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模型强调了技术与人力资本的动态互补性,因而它们是持续增长的双翼,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维持长期增长。

76.Stephen Kosempel(2004)提出了类似的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积累相结合的模型,人力资本积累都是内生决定的,但与Huw Lloyd-Ellis and Joanne Roberts(2002)不同的是,前者假定对R&D的投入为GDP的固定比例,具有一定的外生性质,且侧重于分析技术适应过程(Technology Adoption)。

77.Acemoglu and Zilibotti(2001)用技术与劳动者技能(skill)的匹配质量来解释国家间的生产率差异。

78. 由于大部分技术变化都不是中性的,不是有利于劳动力(Labor-Augmenting)就是有利于资本(Capital-Augmenting),因此,研究技术变化方向成为内生增长理论的另一个进展方向。

79.Daron Acemoglu(2002)在Paul Romer(1990)和Grossman and Helpman(1991)的产品多样化框架里,使R&D部门的企业能够自主选择利润最大化的技术进步方向。

80.价格效应(Price Effect)和市场容量效应(Market Size Effect)决定了两类技术创新的相对获利能力,从而决定了均衡状态的技术进步方向。

81.这两种效应的强弱则取决于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的大小。Daron Acemoglu(2002)的模型能够解释很多现象,如为什么技术变化一般来说是劳动增进型的而不是资本增进型的。

82.Daron Acemoglu(2003)在特定形式的技术可能性前沿(Innova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条件下,推导出均衡状态技术进步是纯粹劳动增进型的,资本增进型的技术进步发生在动态转型过程中。

83.Charles Jones(2005)从另一个角度为劳动增进型技术变化提供了微观基础。他的理论模型表明,如果微观企业的创意(Idea)是Pareto分布形式,那么不仅总量生产函数将是Cobb-Douglas形式,长期中的技术变化方向也必将是劳动增进型。

84.Acemoglu(2007)进一步讨论了技术进步的方向。国外还有学者研究企业组织与技术变化性质的关系(Garicano and Rossi-Hansberg,2006)。

85. 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和大量实证文献的涌现,人们把越来越多的因素考虑进增长模型中,如制度、宗教、政策、技术扩散、经济周期、教育、收入不平等、外贸、FDI、国外援助等,它不仅用来解释一个国家时间序列的增长历史,也用来尝试解释国家之间的截面差异,增长模型与经济发展理论结合更加紧密,增长模型将变得更加多样化。

文章TAG: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假设内生增长内生增长理论增长

最近更新